房產互聯網變局:電商倒逼線下中介建O2O平臺
[導讀]2014年上半年開始,一些規(guī)模較大的中介機構開始徹底擺脫對第三方渠道的依賴,自建并強化自身的網絡平臺。

春節(jié)過后,兩則合并案再次攪動了房地產業(yè)界。
58同城收購安居客,從傳聞發(fā)酵到消息落定僅用了三天。兩家業(yè)務規(guī)模相等,商業(yè)模式相近的線上房產信息平臺選擇合二為一,試圖成為規(guī)模更大的房產信息渠道。
另外一邊,鏈家地產幾乎同一時間宣布了收購德佑地產的消息,這家原先扎根于北京市場的線下中介公司,正在積極地進行異地擴張,希望借此將其搭建的線上平臺“鏈家網”發(fā)揮出最大功用,成為全國性的房產O2O平臺。
中國的房產互聯網正在發(fā)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這種變化即是房產市場的變化帶來的,也是互聯網產業(yè)升級的必然結果。
房產信息平臺模式:假房源問題依然難解
一年前,還在積極謀求安居客赴美上市的梁偉平(微博),應該很難想象一年后會把公司賣給分類信息平臺58同城。
不論是被收購的命運,還是2.67億美元的價格,對于安居客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惋惜的結局。因為這曾是一家頗受資本和用戶青睞的房產網站。
引發(fā)情況發(fā)生逆轉的導火索,是一年前安居客的“任性漲價”引來的中介的聯合抵制。隨后,這場中介和線上渠道的戰(zhàn)火也蔓延到了搜房等其他平臺上。
那一次的中介風波,不僅迫使安居客的上市計劃再度擱淺,也正是從那時起,安居客、搜房這類信息平臺賴以生存的“端口模式”越來越難以為繼。
表面上是中介和線上平臺的利益糾葛,究其本質是在大環(huán)境轉冷,房產市場由賣方市場轉變買方市場之時,單純倒賣流量的二手房端口模式貢獻的價值越來越有限,中介的逃離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。
無論是搜房“全面向交易轉型”的戰(zhàn)略調整,還是58同城選擇收購安居客,都是對房產市場大環(huán)境變化的應對之舉。
不同于紛紛嘗試打通線上線下的各類房產O2O平臺,合并后的58安居客,仍然堅持原有的信息平臺模式。
在房產信息平臺時代,由于房源信息基本上只承擔幫助經紀人吸引客流的作用,為了提高上客量,經紀人通用的做法是在各大平臺不斷刷新房源甚至是刷虛假房源,提高曝光率。隨之而來的假房源問題,就成為一直困擾的平臺方的頑疾。
即將離職創(chuàng)業(yè)的梁偉平在58安居客合并后的發(fā)布會上表示,“假房源一方面要靠平臺的努力去解決,另一方面是要依靠行業(yè)本身誠信水平的提高”。
作為平臺方,58同城此前在天津成立了一支接近百人的團隊,通過核實信息的方式來確認個人真實房源。另一方面,58同城CEO姚勁波(微博)也表示,要通過“和線下創(chuàng)業(yè)團隊、線下交易機構的合作”去保障房源的真實性。
但新成立的58安居客集團需要面臨的問題是,雙方合并后的產品形態(tài)與此前并無二致。在原有的信息發(fā)布模式下,如何能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,徹底解決假房源的難題,真正發(fā)揮出平臺的價值。
房產電商模式:不可避免的產業(yè)升級
梁偉平選擇的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,或多或少可以說明中國房產互聯網近幾年的發(fā)展趨勢。
他對騰訊科技表示創(chuàng)業(yè)方向仍在房地產領域,是一個“房產O2O項目”,“信息平臺這一塊過去已經做得不錯了。但是往下看,房產中介服務、交易服務依然有很多痛點,我希望新的創(chuàng)業(yè)是去解決這些痛點”。
過去兩年里,房多多、吉屋、好屋中國等以交易為導向的房產電商平臺快速爆發(fā)。這類平臺前期基本從連接經紀人、代理商、開發(fā)商三方入手,打通新房交易的閉環(huán)。
面對供需關系和競爭格局的變化,原先強調媒體屬性的搜房也開始高調轉型,全面轉向交易。
此前十五年,搜房的業(yè)務主要依賴信息平臺帶來的廣告價值,包括新房展示廣告以及二手房源端口費用。在過去買方需求旺盛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即使是簡單的廣告模式也讓搜房收獲了高速增長。
“過去的日子太舒服了,導致我們的轉型晚了,其實兩年前就應該轉型。如果兩年以前開始搭建(交易平臺),現在我們可能從容的多” ,董事長莫天全反思過去一年搜房面臨的困局時,認為房地產市場環(huán)境“變壞”的速度超出了管理層的預期,這也導致搜房的轉型來晚了一步。
當房產市場陡然轉冷,搜房的問題也如同安居客一樣,集中爆發(fā)出來。危機迫使搜房不得不做出改變,二手房源發(fā)布業(yè)務全面降價,入股房產代理機構世聯行、合富輝煌,切入二手房交易自營服務。
新型的房產電商平臺,和轉型中的搜房,還很難說最終誰能實現線上和線下的統(tǒng)一,打通房產交易的閉環(huán)。前者爆發(fā)迅猛但缺乏C端用戶資源,后者擁有流量優(yōu)勢,卻始終難以平衡和線下中介的關系。
從單純的信息到走向交易和服務,是房產互聯網不可避免的一次產業(yè)升級。作為新模式的代表之一,房產電商平臺吉屋的聯合創(chuàng)始人、CEO潘國棟認為,“房產網站的用戶流量含金量相對較高,如何突破只把網站當做廣告平臺的局限,結合房產分銷模式真正服務好每一個購房者產生銷售傭金收入,這是更大的機會”。
線下力量崛起:反向搭建房產O2O平臺
2014年上半年房產信息平臺和線下中介的對峙,可以視為房產互聯網發(fā)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。
在此之前,線上和線下雙方基本相安無事,共享中國房產市場高速發(fā)展帶來的紅利。在這之后,線下中介的不信任感集中爆發(fā),同時一些規(guī)模較大的中介機構開始徹底擺脫對第三方渠道的依賴,自建并強化自身的網絡平臺。
鏈家地產通過鏈家網在線上所做的嘗試,是一個典型案例。鏈家的互聯網化轉型并非剛剛起步,09年開始規(guī)劃線上業(yè)務的鏈家,已經完成了一系列圍繞“真房源”進行的改革。
在宣布和搜房等線上渠道徹底決裂后,鏈家開始大力推廣自己的線上平臺鏈家網。在鏈家看來,搜房導流效果變差,假房源泛濫都是放棄這個曾經合作多年、相安無事的平臺型伙伴的原因。
鏈家網對整個鏈家地產所起到的作用,一方面是重要的引流渠道,“四分之一的客人通過鏈家網找到經紀人”,另一方面是用戶買房過程中的服務提供方,“所有成交的客戶里面,70%多都會用到鏈家網”。在彭永東看來,北京市場的鏈家網加線下的鏈家地產,“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是中國房產O2O的一個案例”。
但鏈家地產,或者鏈家O2O需要面對的問題是,如何在線上線下混戰(zhàn)中突破重圍,從區(qū)域性地產中介老大迅速擴張成為全國性的房產O2O平臺。
除了剛剛宣布并購的上海第二大二手房中介德佑地產,2月份,鏈家與成都伊誠地產也達成合并。
“平臺的好處在于,線上很多東西是可以復用的,今天上海可以按照這個方式去做,全國任何城市都可以按照這個方式去做。線上建設是可以無縫銜接和復用,而線下擴張需要一個個城市去發(fā)展”,彭永東表示。
可以看出,鏈家O2O選擇的路徑是通過線下擴張、收購,快速復用線上平臺,以發(fā)揮線上線下協(xié)同效應。在搜房、安居客等傳統(tǒng)信息平臺影響力下滑,房產電商平臺競爭格局未定的背景下,鏈家積極擴張,線上線下全面提速。“未來的房產平臺線上要強,線下也要強,這樣才能做大或生存,否則很難有規(guī)模模式和放大效應”,彭永東說。
盡管房產市場整體增速放緩,競爭者眾多,但在產業(yè)升級中的中國房產互聯網面對的仍是一個廣闊的藍海市場。
無論是優(yōu)化信息流轉的效率、解決假房源之痛,或是打通線上和線下、實現交易的閉環(huán)。不管是從線上切入線下交易,或是從線下反向實現信息數據的同步,都將帶來前景可期的巨大價值。
但最終勝出的平臺會是誰,還很難下定論,房產互聯網的變局才剛剛開始。
- ·房產互聯網變局:電商倒逼線下中介建O2O平臺2015.03.04
- ·網絡安全與發(fā)展誰更重要2014.09.01
- ·微信支付取消商家保證金2014.09.18
- ·未來電商出路2014.08.25
- ·利用互聯網創(chuàng)業(yè),找準痛點是關鍵2015.06.29
